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小城镇污水处理事业不断发展,污水厂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将不断扩大和提高,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和运行费较高,如处置不当,将造成“二次污染”,这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难题,备受关注。
分析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对污泥的最终处置可采用以下四个处理工艺路线:
•方案一:湿污泥→干化→干化污泥填埋场填埋;
此工艺方案是将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机械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在一起进行热干化处理,干化后污泥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该工艺特点是污泥量显著减少,灭菌彻底,污泥稳定。
• 方案二:湿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焚烧→焚烧灰填埋;
此工艺方案是将械脱水污泥进行热干化处理,干化后污泥送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焚烧灰由垃圾焚烧厂处置。
该工艺特点是污泥量显著减少,灭菌彻底,污泥稳定。干化污泥含有一定的热值,可节省垃圾焚烧厂的燃料消耗。
• 方案三:湿污泥→高温消化→干化→干化污泥填埋场填埋;
此方案是将脱水污泥进行高温厌氧消化,消化后的污泥再进行热干化处理,干化后的污泥送往垃圾填埋场处置。热干化所需热能由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提供,不足部分由天然气提供。
该工艺特点是污泥量显著减少,有机物降解率高,灭菌彻底,污泥稳定。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作为干化的补充热源,节省天然气消耗。但其工艺流程长、设备较多,管理复杂,工程投资高、占地大。且由于有沼气产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方案四:湿污泥→干化→土地利用;
此方案是将脱水污泥进行热干化处理,干化后污泥用于农用,污泥农用实现了有机物的土壤→农作物→城市→污水→污泥→土壤的良性大循环。
该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污水宜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污泥宜脱水后采取填埋等其他处理方式。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品,也是必然产物。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很多沉淀物与漂浮物。有的是从污水中直接分离出来的,如沉砂池中的沉渣,初沉池中沉淀物,隔油池和浮选池中的渣渣等;有的是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如化学沉淀污泥与生物化学法产生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一座二级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约占处理污水量的0.3%~5%(含水率以97%计)。如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增加0.5~1.0倍。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仅含有很多有毒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重金属离子等,也可能含有可利用的物质如植物营养素、氮、磷、钾、有机物等。这些污泥若不加妥善处理,就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污泥在排入环境前必须进行处理,使有毒物质得到及时处理,有用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一般污泥处理的费用约占全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0%~50%。所以对污泥的处理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